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x
本帖最后由 Mai-迈 于 2025-8-4 17:31 编辑
1. 冷却方案抉择:液冷 VS 相变材料(PCM),谁更能打?
液冷实测困境:冷板接触面需施加>15N/cm²压力确保导热,却引发电解质层微裂纹(0.2mm位移即导致界面失效)
PCM新思路:石蜡/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在3mm厚度下吸热效率提升40%,但总成重量增加11.7%——该为安全牺牲续航吗?2. BMS预测算法的走钢丝游戏 当前策略:双Kalman滤波预测热失控,安全阈值为170°C(留5°C冗余) 血泪教训:为预防误触发将预警阈值放宽至160°C后,实测某电芯在158°C时已发生枝晶刺穿! 各位如何平衡安全冗余度与能耗惩罚? 3. 能量密度与“可逆热失控”的终极博弈
丰田上周宣布全固态电池量产推迟至2030年,主因正是热失控不可逆——一旦触发即永久失效。我们尝试在正极掺入自修复聚合物微胶囊(可承受3次热冲击),代价是体积能量密度下降18%:
敢问同行:主机厂能接受这样的妥协吗? ps:我们最近继续油泥模型师和数模师(CAS&A面),要求大专及以上学历,三年级以上经验,感兴趣的可以私信我。 |